福建铁路机电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20年)
第一部分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福建铁路机电学校系1984年由铁道部创办的公立"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是目前闽赣两省培养铁路紧缺人才的唯一一所具有铁路各工种办学能力的中职学校。2005年学校整建制移交至地方,现隶属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校一直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之精神,在凝练办学思想、办学定位和顶层设计中,积极拓展教育外延,主动贴近企业需求,实行"一张文凭、多种证书"的培养模式,打造理论知识与社会需求进行无缝对接的模式。
学校以职业教育为中心,30多年来已为社会培养万名人才,是一所在铁路系统名声鹊起、在省内外知名度很高的中等职业学校。依托在高校校园内办学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学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目前拥有1栋综合办公大楼、2栋教学楼、2栋实训楼、5栋学生公寓楼,设有20多个实验实训场所,学校500多台办公及教学用计算机全部并入校园网,并与互联网相链接,实现了学校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网络化和一体化。学校还相继取得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省级规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等重要办学资质。
1.2学生情况
2020年新招生482人,其中“五年专”招生 255人。招生情况稳定,受学校宿舍规模限制,比2019年新生减少254人;目前在校生1900人,比上年增加4.45%;毕业生337人,比上年减少120人。其中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人数占比分别为25.4%、38.3%、36.3%。17级学生巩固率83%,18级学生巩固率92%,19级学生巩固率99%。各专业巩固率一致。
1.3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专任教师58人,双岗位教师21人,行管工勤人员14人。师生比约1:20.3,双师型教师占56%,双岗位教师比重占27%,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82%,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占15.3%,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占23%。
1.4 设备设施情况
学校基础设施完善。近两年学校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及改善办学基础设施,新建两栋楼(3600万元)、修缮室内体育馆(308万元)、整修校园景观(150万元)、翻修及改造旧场所(120万元);投入近900万建设各类教育教学设备,新建智慧教室、VR实训室、多功能阶梯教室、学生服务中心以及更新教室教学设备等。目前学校拥有两栋教学楼、两栋实训楼、五栋学生公寓以及图书馆、综合田径场、室内球场、食堂等教学、体育、后勤设施。其中两栋教学楼共有标准教室53间,均安装多媒体交互式触控教学设备;两栋实训楼建筑面积7786平米,大部分设备均为近几年新建或新购教学及实训设备;五栋学生公寓可容纳2100名学生,标准公寓式配备,住宿条件优越;校门及宿舍楼实行门禁系统管理,校园安保监控系统升级,校园安全稳定得到保障。
学校实训设备总值1198万元,较上年度增加181万元,生均仪器值为5900元;两栋实训楼实训工位数约856个,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为0.43个;依托高校图书资源,图书馆各类图书计10万册,较上年度增加约1200本,生均图书47.2本。
第二部分 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我校重视中职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各专业形成相对合理的课程体系,通过课内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及顶岗实习等各个环节,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能力,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学生整体思想政治状况良好,按照福建省学业水平考试,18级公共基础课合格率达97.5%,专业技能合格率达98.1%,体质测量合格率70.9%,初次毕业率91.3%。
2.2在校体验
学校注重学生在校体验,积极为学生营造温馨和谐、阳光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校各部门(教学科、学生科、团委、保卫科、宿管中心、资助管理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通过网络测评、调查问卷、沟通访谈、座谈会等形式对在校学生进行调查:超过97%的学生对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实习实训方面感觉满意或基本满意,超过95%的学生对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方面感觉满意或基本满意,超过97%的学生对在校学习生活、学校安全方面满意度感觉满意或基本满意。
2.3资助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国家资助、校内助学、企业助力联合发力,不让一名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而辍学。2020年春季87名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有1803人享受国家免学费资助。困难家庭学生除了国家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外,学校还设立家庭经济困难生校内补助,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享受每学期800元及以上的校内补助,2020年发放校内专项助学金22600元。2019-2020学年学校开辟勤工俭学固定岗位17个,机动岗位若干个,参与学生每月可以领取200-400不等的津贴补助。学校建立困难学生跟踪教育制度,各系部建档并结对困难生,不定期开展谈心工作,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本年度参加各类勤工俭学学生约60人。学校重视疫情期间的助学工作,校资助管理中心积极开展疫情期间学生因疫贫困的摸排工作,对库内贫困生免费发放口罩(每人10个),完成因疫情影响44名贫困生人的补助工作,共发放22600元的校内补助。学校严格执行资助工作标准化要求,严肃学生资助工作纪律,本着温情帮扶、精准助学的理念,扎实推进各项学生资助工作。实现申报有流程、评定有标准、过程有监控、结果有备案。
2.4 就业质量
我校应有毕业生369人,其中32人未获取应有的学分未能毕业,实际毕业337人、就业350人,其中升学的学生268人、直接就业的69人(加工制造类119人、交通运输类181人、电工类36人、信息技术类14人)。就业率为94.8%。直接就业的初次就业起薪均在2000元以上。
2.5职业发展
一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实习安全和稳定;二是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锻炼学生的文化素养、沟通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三是做好本年度的认知实习、顶岗实习,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同感和适应力。
第三部分 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1)专业结构调整。根据我校专业特色和社会用人需求变化,2020年我校中职招生专业进行微调,目前招生8个专业,重点建设的专业是铁道运输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电子与信息技术、电气化铁道供电、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机电技术应用。2018年新增的通信技术专业,今年招生42人,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恢复招生,今年招生22人。上述八个专业在校生人数均高于专业开设人数低限。
(2)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今年从政策方面有两个较大变化。一是教育部颁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标准;二是学校被教育部批复成为第三批1+X相关职业工种等级证书试点院校,共有5个工种(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证书、城市轨道交通乘务、站务职业技能证书、轨道交通电气设备装调职业技能证书、集成电路开发与测试职业技能证书)、上述证书中包括5个初级和2个中级,基本涵盖我校主干专业。对照2.5+0.5学制,优化2020级中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2020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1+X证书相关课程。如在电子与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进行调整,在第五个学期增开轨道交通电气设备装调(初级)证书理论课程,并于该学期开设证书对应实训周课程两周;将轨道交通站务证书纳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轨道交通岗位实践和地铁实习等。
3.2教育教学改革
(1)公共基础课开设。按照教职成厅[2019]6号文《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的通知,学校将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历史、艺术等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开设文学鉴赏等课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提升的限定选修课。
(2)专业设置。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学校师资及资源优势,重点建设与轨道相关的轨道交通类、电子类、供电类和机电类专业,铁道施工与养护工程恢复招生。
(3)师资队伍。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保证队伍总量同时,在优化学历与学位层次、优化年龄结构、提升职称层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等方面上采取多种措施。现有专职教师90人,副高24人,中级49人,初级及以下17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11%,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2%。“双师型”教师按照闽教师【2017】92号文件精神,制定我校认定办法并重新认定,2018年、2019年、2020年三次认定“双师型”教师累计45名,占专业课教师的70%。另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外聘兼职教师队伍22人,在实践教学组织、专业课教学和专业行业讲座等方面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
(4)课程建设。一是公共基础课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并纳入教学。二是采用“学习通”建设线上课程7门。三是出版教材两本、校本教材两本。
(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国家职教改革评价体系,主动调整我校中职学生人才培养思路,提出“双主体、三融合、四进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学校在育人过程中促进企业主体的介入,在办学体制中努力达成产教融合制定培养方案、培养过程融合企业文化、评价过程融合企业认同,将学生的培养过程按其身份的转变和职业素养的形成分为“中职学生→学徒→高职学生(或国家开放大学)→准员工”递进的四个阶段,最终探索形成了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6)信息化教学。一是疫情下,教师们多途径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提出的“停课不停学”要求,制定网络教学实施方案,该项工作受到全校任课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大家积极开动脑筋,采用钉钉直播、学习通、问卷星、学测平台、慕课指导、QQ推送学习资料等多种线上教学方式,建设线上课程7门,完成线上教学工作。二是学校采购学业水平测试资源。针对2018级2019级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加强学生课后巩固练习,使教师快速获得学习状况反馈,及时发现教学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改进。三是车辆检测实训课程利用仿真实训平台进行模拟教学、VR实训课程在轨道交通VR实训室授课。四是建设智慧教室一间。录播直播无缝连接,课程资源便捷获取,课前课中课后无缝衔接。借助智慧教学系统平台的搭建,智慧化的感知和呈现手段,为师生营造逼真、生动、趣味、沉浸的教学氛围。突破一间教室、一位老师、一块黑板的传统课堂限制,实现同校教室之间、跨地区的教室之间的互通互联。
(7)实训基地。完成博雅楼建设和相关实训场所搬迁。目前我校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分布在博远楼与博雅楼。
博远楼,共有四层,总建筑面积:3326平方米。实训功能分布情况为:一层为铁道运输行车沙盘,内有福厦高铁行车模拟沙盘及计算机房,模拟沙盘按福厦线十个车站设置;二层为轨道交通VR实训室和中移铁通福州实训基地;三层为公共机房;四层为综合物流实训室。一层附属楼建有高铁模拟牵引变电所综合实训室。户外实训基地有铁路综合练功场、电力外线训练场、通信训练场。铁路综合练功场集成了铁道线路、铁道车辆、行车排风摘管、接触网等实训项目;电力外线训练场架设5根电力杆,可以完成电力外线专业相关实训。
博雅楼,共六层,总建筑面积:4460平方米。场所使用情况为:一层为机加工实训场,专业实训设备有普车15台、数车6台、数铣4台,加工中心1台,辅助砂轮机房和空压机房;二层为钳工实训室,配备64个钳工训练工位及钻床10台;三层为计算机教室,配备46位学生上机机位;四层为电工类实训场所,有电工实训室1间,电力拖动实训室1间,电气综合实训室1间,PLC实训室1间;五层为电子类实训场所,有电子综合实训室2间;六层为舞蹈训练室1间。
铁道运输专业实训配备铁道运输行车沙盘实训室、舞蹈训练室、现代物流综合实训室、轨道交通VR实训室;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电子信息技术专业、通信技术专业配备电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电工实训室、PLC实训室、电气控制综合实训室、中移铁通福州实训基地、高铁模拟变电所;铁道车辆专业、机电技术一体化专业配备机加工车间和钳工训练室。各专业共同使用的铁路综合实训场。
(8)教学资源建设。大部分教师均采用电子教案,制作ppt课件,教学资源在同类教师内交流使用,部分教研组将这些教学资源共享在微云上。与(6)相同部分不赘述。
(9)教材选用。学校订购教材基本都是正规出版社教材。课程有可选用的国家规划教材的,首选规划教材,公共基础课大部分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研社。没有国家规划教材的,根据开设专业情况,教材集中在中国铁道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电子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等。学业水平考试后征订鹭江出版社测试指导书。
3.3教师培养培训
本年度,学校继续抓好师资培训工作。一是积极创造条件组织老师参加各类培训,如选派教师参加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等职业学校10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培训中的课程培训、2020第三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集成电路开发及应用高级师资研修班、2020年轨道交通工程教育教学师资培训班课程等等,组织67名教师参加《2020年中职班主任工作能力提升专题网络培训》以及65名教师参加《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双师型”教师专题网络培训》。二是组织学校教师参加钳工技能训练,并参加技能等级考证,共2名教师获钳工高级技师资格,6名教师获钳工技师资格。三是搭建校外教研平台,提升教师教研能力和素质。2020年福建省“三优联评”竞赛中,我校获得多媒体课件一等奖1项,微课一等奖1项,微课三等奖一项。在“网龙杯”2020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中,数学课程获得三等奖;在2020年福建省职教中心组织的职业教育论文评比中获奖:获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完成福建省教育厅课题1项,福建省中青年课题结题3项。
3.4规范管理情况
(1)教学管理。制定并完善涵盖教学行政管理、教科研管理、教学设施管理等十个方面的教学管理制度。每个方面都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和评价办法。通过在校生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听(评)课、实践教学巡视、教学评价、座谈会等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由教务科牵头,每学期对教师教学质量及教学常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综合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公布反馈,从而有效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学生管理。坚持疫情防控下的校园封闭式管理,以标准化教室、标准化宿舍建设为抓手,根据实情适时班级管理模式,试行过“A/B班”、“区块化班”、“流动班”、“分段式管理”等,以“日检查”、“周核对”、“月分析”为基础数据库积累平台,通过统一规范、及时反馈、有效整改到习惯养成等各紧扣环节,不断强化班级、宿舍的安全、规范建设,在常规中完善学生养成教育。严格执行封闭式管理期间学生外出点对点的审批制度,严格落实晨午晚检制度,严格执行健康异动申报处理制度,严格执行个人防疫防护和场所消杀工作。
(3)财务管理。学校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各项财经制度,严格执行上级财政方针和政策,不断强化内部控制力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实行“阳光收费”;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务管理,严格履行财务审批手续,实行部门负责人一支笔审批制度,做到用款有计划,开支有依据,收入有标准,分析有资料。30万元以上大额经费开支还须按学校“三重一大”议事规则,有关规定由党委会或校长办公会集体决策后执行。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的开支。
(4)后勤管理。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团结协作,齐抓共管,不断提升后勤服务质量。推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梳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软件资产信息,按学院现部门编制资产明细表,为各科、系资产管理提供资产管理依据。做好日常维修管理工作,为教学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5)安全管理。根据省委、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我校综治安全稳定工作内容,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岗”。联系辖区派出所干警配合教育教学、学生管理部门分别对生进行了法制系列专题教育讲座,组织开展了1次由保安队员和部分学生参加的校园反恐防暴演练活动,增强师生法律意识和防范能力,提高了学校安保人员及学生自管组织在遇校园突发事件综合处置、应急、防范、自救的能力。加强学校技防建设,完成校园监控、消控维保招标,完成学校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工作,校门及学生宿舍实行门禁系统,校园安保设施进一步加强。
(6)管理队伍建设。整章建制,引入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严格执行党总支和党政议事制度,落实“一岗双责”,出台了《科室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暂行)》,实行逐级负责制,加大科系负责人的考核分配权限,有效地提升各科系的管理效能和管理威信度。
(7)管理信息化水平。发挥网络优势,提高学校管理信息化水平。学校已经建成计算机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广播系统、校园网络监控系统、智慧校园服务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全体教职工人手一台电脑。全校所有行政、教学、后勤等管理部门都实现了互联。学校建成了校园网络OA办公平台,学校的文件、通知、周工作安排、活动安排、学籍管理等都通过校园网实施。2019年建成智慧校园教务信息管理平台,在PC端和移动端均可实现学生选课、成绩查询、教师调代课管理等。目前已经在平台上进行教学任务下达、授课计划编制、教案上传、调代课审核、教学测评、成绩录入、工作量认定及教材征订等多项工作。智慧校园教学信息平台的使用和功能发掘,有助于职业学院教务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
3.5德育工作
学校注重学生思想政治基础建设。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学生手册》为抓手,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养成教育、职业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一是坚持德育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上好德育课,开好班会课,创好德育论坛。积极开展德育课教学研究,自编写案例教材,用身边事、焦点事教育学生,增强德育课教学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开设“一周一主题”集体大班会,从教学、安全、法律、时政、团学、文学等方面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开展主题德育教育,2020年开设专家论坛包括解读十九届五中全会、“学四史守初心”、认知自我、法治讲座、中华传统文化、疫情心理调控、微电影拍摄、青年思政论坛、红十字会救助、流行病防范等共计15次;上半年疫情期间,学校启动网络德育课堂,除了常规德育网课教学外,利用H5平台,结合二十四节课开设“一周一封信”主题教育活动。
二是坚持以优秀校园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把构建优秀校园文化作为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加强校本文化的研究,形成学校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景观文化建设,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形成一步一景、一墙一故事 的特色文化。2020年学校完成了学生服务中心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完成校内孔子塑像的建设。学校积极开展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开展全校师生文明上网承诺活动,掌控网络舆论主导权,引导师生“文明、健康、绿色、诚信”上网,营造安全文明的网络育人环境。
三是坚持特色教育活动。2020年度学校分别以“奋斗青春,绽放青春”、“磨砺青春,奋斗人生”,砥砺奋进”为主题开展德育活动,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阳光自信的素质舞台。开展包括以“智慧团建”、“青年大学习”、“时代楷模”、“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青马工程教育”、“宪法主题”、“团日活动”、“敬畏生命”等为主题的34项思政教育;以“志愿者系列活动”、“旧衣捐助”、“青春告白祖国短视频大赛”、“分餐情不散主题团课”、“战疫朗读者”、“向五老致敬”、“专业技能大赛”等主题的25项缤纷校园活动;以“防艾主题”、“普法”、“消防”、“预防诈骗”、“安全交通出行”、“禁毒”、“国家安全”、“防疫有我”、“防溺水”为主题的15项平安校园活动;以“论道启思”、“我们的节日”、“校企交流”、“清明致敬英雄”、“高雅艺术进校园”等为主题的11项传统文化活动。学生国旗护卫队坚持重大节日举行升旗仪式,学院礼仪服务队超过90人次参与学校开展的各类大型活动的礼仪服务工作。
四是长鸣学生安全警钟。安全重于泰山,学生安全始终是学校的主要工作。学校能根据时政信息、地域特点、季节变化以及学生实际等,认真开展学生主题安全教育。学校制定疫情防控各类执行制度,严格执行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要求,坚持晨、午、晚检,坚持发现一类健康问题处理一例健康问题,坚持隔离值班24小时不间断,坚持党员干部工作一线制。2020年度,学校学生疫情防控工作平稳度过。学校定期(每周一)召开全校的大班会课,共开展“饮食、校园贷、道路出行、禁毒、用电、防溺水、防暴雨、实习安全、人际交往”等18个主题安全教育,开展“禁毒”、“防艾”、“法治”、“宗教”等专项系列教育,开展防控防爆演练。
五是坚持团学组织的引领工作。注重团学组织队伍的建设,通过团干素质拓展活动、团训班、网上网下团课、团干素质拓展、时政小课题形式,切实打造一支“严于纪律,能干事,能服人”的团学干部队伍,全面助理学生工作的新气象。
3.6党建工作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规范学院中心组学习制度。根据学院实际,制定了中心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要求,总支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谋划贯彻落实方案并发挥好关键少数的督学、促学、导学作用。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各类资源,通过集中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方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自觉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到教书育人全过程。
二是强化主体责任 从严管党治党。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出台主体责任清单等有关制度,积极督促班子成员履行好“一岗双责”;结合巡查整改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党、政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制度,严格按要求召开民主生活会;发挥纪检委员作用,加强了对学院重点工作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党员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提醒谈话,压实支部书记对党员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工作要求;认真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坚持每周工作例会和每月专题研判会,定期研判师生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状况;新出台三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学院思想阵地管理,加强信息发布和网络舆情管控,强化宣传媒体的审批把关、指导管理;按要求认真开展师生宗教信仰摸底排查,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确保学校和谐稳定发展。
三是坚持立德树人,严守意识形态主阵地。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 “三全育人”总体要求,多层次、多渠道推动思政工作落实落细。制定《年度德育工作计划》,完善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辅相成、深度融合,以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学业水平测试、网络德育教育、文化艺术节、职业教育周等为载体,不断健全完善思政工作机制;以沙龙、讲座、读书社、升旗仪式、入学教育、毕业典礼等为途径,强化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制定出台了《学院班子听评课制度》,推动班子不断加强课堂价值导向管控,发挥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结合学院专业设置,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持续推进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课程思政工作。
四是强化政治引领,推进重点工作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上级党委决策部署,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求,前期抓好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指导,后期稳妥、有序抓好复学复课工作;深入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以及“垃圾分类”等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配合校内巡察工作。学院班子成员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整改自觉,扎实做好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先后制定76项整改措施,健全、完善11项制度;全力配合学校“文明校园”“平安校园”迎评各项工作。
第四部分 校企合作
4.1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本学年我校继续与南昌铁路局福州车务段,福州火车站、福州车辆段,福州动车段,福州供电段、江西铁路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城铁铁公司福建分公司,广州易风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办学。
4.2 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与南昌铁路局福州火车站、福州车务段、福州供电段、福州动车段、福州车辆段、福州客运段、福建铁路国际旅行社等众多单位签订了校外学生实训基地的协议。学校根据教学安排和企业的需要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认知实习和社会实践。受疫情影响,2020年未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2020年,我校与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三所高职院校联合办学,共招收了5个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电子信息技术、电气化铁道供电、机电技术应用、通信技术)学生达256人。
第五部分 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学校坚持以“基本知识熟练化、基本技能标准化、基本养成职业化”作为学生培养目标。贴近行业标准,深化课程改革,以重点课程建设为抓手,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根据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制订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2社会服务
学校重视社会公益活动,为更好的传递爱与温暖,让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同学内心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定期组织下开展 “衣暖人心”旧衣捐赠活动,及时收集,及时送至需要的人手中;积极开展 “献血献爱心,血浓情更浓”为主题的校园公益活动,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鲜红的血液、感人的精神,汇聚成延续生命的江海,传递着大爱无疆的能量;积极选送学生参加福建省红十字会参加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并考取救护员资格证,为中国应急救护事业增添一股炽热且新鲜的血液;与福州火车站建立校企合作联盟,志愿者们坚持每周末在火车站开展咨询、安检、引导、助力等便民服务,他们热情、耐心、细致的服务态度,受到了车站工作人员和过往乘客的好评。
坚持“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的原则,不断拓宽志愿服务工作领域和活动内容,扎实推进青年志愿者活动,加强志愿者活动的信息化、品牌化、常态化建设。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坚持疫情志愿服务不松懈,累计志愿服务将近700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000小时每人次。专项开展 “厉行节约,从我做起”志愿活动,近百名志愿者参与“光盘”督导,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以服务学校、服务学院为理念,以学院特色专业为基础,持续强化打造学院礼仪队,为开放大学揭牌仪式、开放大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典礼等校级重要场合以及其他学院、部门举办的活动提供礼仪志愿服务,全年累计参加礼仪志愿服务人数超过100人次。
第六部分 举办者履职
6.1经费
学校加强财政教育经费经费投入管理,促进省财政对学校按照标准核拨教育院校生均公用经费。2020年我校收到财政拨付中央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302万元,专项资金严格按照文件规定专款专用,资金投向改扩建校舍、实验实训场地以及其他附属设施,配置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等。我校定期不定期对财政专项执行进度进行跟踪并建立档案,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6.2政策措施
福建省教育厅制定《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研究情况,协商解决难题,制订政策措施。落实和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制定《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制度。按照“核定编制、经费包干”的原则,下拨职业学校兼职教师专项经费及实训基地、专业建设专项基金,从政策和经费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第七部分 特色创新
案例: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中职学考线上教学实践与反思——以《机械基础》课程为例
根据教育部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要求,我校机电教研组针对18级制造类专业即将面临的学业水平考试,开展了《机械基础》学考网课的线上教学。
(一)中职学考赋予《机械基础》课程的特性
1.重要性:既是制造类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同时也是我省中职学业水平考试制造类专业唯一指定统考的专业科目,考核总分值为300分,在整个学考科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2.明确性:具有统一的全省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对考试目标、考核范围和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作了详细说明,为该课程的教学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3.实用性:主要考查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认知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达到职业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集中在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题目素材较多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中。
(二)《机械基础》学考网课的构建
根据该课程的特性,我们采用“学习通”平台,构建《机械基础》学考网课。
1.制定教学计划:参照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及学校自编题库,梳理出各章节知识点共40个,每次网课围绕1个知识点展开。从2月10日开始,每周开展4次网课及1次周测验,共10周。最后再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开展1到2周的综合复习和自测。
2.组建教学团队:由5位专业骨干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其中4位教师负责整理和制作教学内容,并对接相应班级的学习指导和答疑,另1位教师专门负责教学平台的搭建与维护。
3.建设网络课程:每次网络教学的学习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教学环节如下:(1)视频讲解:学生通过观看8分钟以内的精讲视频了解知识点,还可下载PPT进行辅助学习;(2)课堂小测:从题库随机抽取10题左右的知识点相关题目,学生可重复测验,直至达到学习目标;(3)归纳拓展:作为课后手写作业,完成知识点概念归纳与拓展任务,筑固学习效果,500字左右。
4.教学组织及实施:定时在“学习通”中发布学习任务,并设置为闯关模式。学生利用手机或电脑,登陆“学习通”平台课程,依次收看视频讲解,进行课堂小测,完成线下手写作业,并拍照上传。
5.教学指导与反馈:学生可在平台上查询自己的学习积分和排名情况。任课老师负责网上答疑,每周汇总分析一次学习情况,并通过班主任反馈给学生及家长,做好家校沟通。
(三)《机械基础》学考网课的实践效果
《机械基础》学考网课的特点为“短、频、快”,即:时间短,学生可以利用每天的碎片时间完成学习;频率高,每周开展四次学习和一次周测,保持学生的学习状态;见效快,合理控制每次学习任务的难度,确保学生能够快速的吸收知识,增强学习的获得感。同时通过学情反馈形成教学管理闭环,并利用排名机制营造赶超比拼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参与到各个学习环节,在不断完成课堂小测、归纳拓展、周测验等任务的过程中,形成阶梯渐进式的学习积累,强化学生的学习记忆。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坚持和努力下,《机械基础》学考网课已基本形成了固定、流畅的线上教学模式,克服了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基础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注意力难以持续等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各班学生的网课学习参与度保持较高的水平,师生互动良好,学习任务完成率均达90%以上,学生测验平均成绩均在75分左右。
(四)线上教学的反思
1、以学业水平考试为抓手,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学业水平考试是把双刃剑,既有利于倒逼学校、教师、学生,提升教学质量,但又容易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深刻领会学业水平考试的意义所在,通过学考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动力,增加知识运用和社会实践的比重。
2、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改进教学组织模式。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平台上的浏览过程、完成作业测验的情况等都可以被记录下来,为详细分析学情提供了数据支撑。教师主要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运用教学平台的功能,高效推送教学资料、精准评估学习情况、及时开展师生互动。
3、以线下教学手段为互补,完善教学目标覆盖面。线上教学也存在着一些短板,如内容难度不宜太大,否则学生易出现分化;对于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效果不佳;实践操作内容不易组织;共性的问题经常要重复答疑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够较好的进行查缺补漏和重点突破,从而弥补这些短板,实现更高阶的教学目标。这也是我们今后教学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探究的方向。
我校《机械基础》学考网课被评为福建省职业院校“停课不停教”优秀教学应用案例。在此基础上,我们紧接着申报了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20 年度课题,课题名称为:“中职学考背景下《机械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并于9月份正式立项。11月份,我们又申报了福建省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通过课题研究及专项建设,来凝聚教学团队的力量,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第八部分 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是202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标准与教材不配套的问题。以思想政治课程为例,新课标与目前教材差距较大。尚缺乏与新课标一致的教材,目前学校仍延用原教材。
二是2020年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职业教育方面,《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重点是结合专业特点,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规定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目前学校还没有落实。争取在下一学年中纳入教学计划。